1. 本周主题
这周看了一篇文章:《穷人是被设计出来的》。文中所描述的各种“陷阱”,毫无疑问是真实存在的,但前提是你都从负面角度去看待他们。
我有几个疑问点:
- “穷”真的只是因为它们吗?如果全部避开了这些“陷阱”,就能变“富”吗?
- 文中提到的“东西”真的就是不好吗?比如:
- 游戏领域:殊不知很多图形计算领域的进步,都是靠游戏消费来推动的;
- 短视频:让人足不出户就能看世界,而且不少人都能通过做视频来挣钱,解决了很多就业问题
对于这些所谓的“陷阱”,存在即合理,它们的出现是有意义的。所以最关键的其实是:我们如何应对这些内容、现象。我觉得唯一的“解药”,是努力去习得,并坚持保持“独立思考”的状态:对任何事情都形成自己的判断,而不是单纯地顺应自己的本能,甚至偏听他人之言。
所以这篇文章,初一看,感觉好像很有道理,似乎在引导我们要远离这些“陷阱”。但我觉得作者抛出了这些问题后,并没有给出正确的思考方向和应对方式,反而会给人带来更大的矛盾感、割裂感。让人觉得广告就是不好,短视频就是不好,游戏就是不好的这种极端想法。另外结合它的标题《穷人是被设计出来》,给我一种要拉拢“穷人”一起“仇富”的既视感。
对于穷还是富,我觉得每个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而且概念也是不一样的。多少钱算是富?只有钱多才算是富吗?富了才能快乐吗?才能幸福吗?难道不是富就是穷吗?只有这两种极端吗?
最后我分享一下自己对各个“陷阱”的建议:
- 消费主义陷阱:买东西前好好想想:我真的需要它吗?我真的必须立刻马上下单吗?货比三家,还有其他类似的产品吗?有更经济实惠的选择吗?当然,偶尔适当的任性一把,让自己爽快一下也无伤大雅
- 金融借贷陷阱:借前需要冷静一下:必须要借钱吗?不能等挣到钱了再做XXX吗?自己有偿还能力吗?借贷前,给自己设立一些红线要求,达到了,再借贷。
- 娱乐麻痹陷阱:有哪些形式能够让我获得真切的快乐?每次的娱乐时间,是否可以有个限制?是否可以培养一些新的兴趣爱好来娱乐?除了规划娱乐时间,是否可以安排一些学习、提升的时间?
- 低效忙碌陷阱:我的工作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除了增加工作时长,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职业未来是否有发展前景?我如何能够让自己的能力、收入逐年提升?是否可以跟上级做一下沟通?是否有更合适的机会?我的职业竞争力在哪里?
- 自我驯化陷阱:不管在哪里,一定要去寻找身边优秀的人,去找寻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学习;不管再忙,一定要保持学习,保持开阔视野,让自己去了解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个劲的在自己的井底蹦跶
- 信息查陷阱:多跟人接触,多找找圈子,多主动出击,而不是在家自怨自艾。就拿程序员就业来说,同样是中级开发:有的可能薪资 1w,有的可能 1w5,中间的差距在哪?是实力问题?还是公司问题?多找人聊聊或许就有答案。
另外很多对我们有益的事情其实是违抗我们想要“舒适”的本能的。比如:
- 我想没有人会不知道“生命在于运动”这个口号,但是真正能够坚持有规律运动的人有多少?
- 我想中国人没有人会不知道“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但是能够持续阅读,保持学习状态的又有多少?
一定要坚持独立思考,去多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让自己达到一个自洽的理想状态。
2.阅读
2.1. 30 岁,互联网大厂程序员,我裸辞了,做数字游民,环球旅居
“数字游民”这个词汇在近两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程序员这一职业天生的属性就适合往这个方向发展。不局限于一个办公地点,带上电脑就可以随处办公。接下来我也会往这个方向进行一些探索和尝试。
2.2. 如何成为一名靠谱的程序员:职业素养入门指南
文章超长,干货满满。虽然是入门指南,但其实要能所有地方都能做得很好,还是很难的。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大部分内容其实与“写代码”这个行为关联不大,更多的是合作问题。对于程序员而言,一定是有两条主线需要修炼的:编码能力的硬实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软实力。
2.3. 程序员核心竞争力:代码外的关键软技能
有两点建议:一是关注你的技艺,我们觉得,如果你不关心怎么把软件开发好,那么软件开发领域也就没有什么好谈的事情了。二是思考,思考你的工作。为了成为一名务实的程序员,我们要求程序员在做事的时候,思考一下自己在做什么。从长期来看,对自己做的事情思考的越多,你和你的团队将变得更高效,能编写出更容易维护的代码,并且在会议上花的时间更少。
2.4. 这10个问题,让我印象深刻
真需求,好产品。这是所有想创业的年轻人们,都要考虑清楚的两件事。
商业的底层逻辑是交易,交易的底层逻辑是“交换”。
对于视频节目而言,观众是资源,企业是客户。企业愿意付钱给你,一定是因为你有一波观众。你能用他们无法做到的方式,触达这波观众。所以,不要从观众身上赚钱。做出观众喜爱的内容,然后客户自然会来。
商业世界没有什么秘密是真正的秘密,关键就是你愿意花多少时间去了解,付出多少诚意去交流。
不能光听别人说生产“好做”,一定要想清楚你在生产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没有好做的行业,只有做好的企业。
很多人认为,管理就是分配任务。你今天干这个,他明天干那个。这完全偏了,这不叫管理,顶多叫“派活”。
躺平不是因为福利好,而是因为“努力”和“不努力”的结果区别不大。激励机制的本质,不是让员工觉得现在很舒服,而是让他们看到未来更诱人。
不要执着于“普通人如何成功”这个问题,因为问题的答案,就是“不要做普通人”。
2.5. 股神退场,留下一个隐喻满满的世界
还有个13岁的孩子向巴菲特请教,怎么学习才能够成为伟大投资者。巴菲特在回答时,贡献了两个超级问题。
一个是,他让年轻人去思考,如果需要跟某人共进午餐,最希望跟他吃饭的人是谁?这个问题,能帮人倒逼自己想出人生导师。
另一个是,他告诉年轻人,花10000小时跳舞和花10小时读格雷厄姆,收获非常不一样。他的这句话也可以倒推出一个对我们有用的超级问题:有什么书和事情,是值得我们投入1万小时去干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