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周新鲜事
不知道大家感受到没,这一周小红书发生了一件大事:突然来了好多学着说中文的外国人,好多国人也开始用“英语”交流。甚至还有好多国人假扮的外国友人。场面非常的魔幻。
这事的原委大体是因为美国即将禁止海外版抖音:tiktok,美国人为了抗议这一决策来到了小红书。来到小红书的外国友人戏称自己是 tiktok refugee(抖音难民),哈哈哈。
中外网友的交流贡献了很多有意思的去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小红书看看。比如我看到的一些:

原本以为,小红书会由于各种原因,迫于压力会采取一些行动,比如:隔离数据,避免内容、舆论失控。但没想到的是,不仅没有进行切割,反而后续看到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视频号给出了非常正面的肯定信号。用某些网友的话说:这下真正理解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个口号!
相关信息:
2. 阅读
2.1. 边界感
剩下的一部分,花一口气在这周读完了,这就是今年读的第一本书,完工!下面是部分摘抄:
蒙台梭利曾说过:“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父母看似好心的关心,其实是对孩子专注的破坏。当孩子进入到一个自我的状态时,无论是玩,还是看书,又或是发呆,父母一定要保持边界感,不中途插手。
孩子正在解题,父母一会儿进阿里收拾下衣服,一会儿扫扫地,一会儿给点零食,一会儿来看看进度。父母以为自己轻手轻脚没有打扰到孩子,其实从父母接近孩子的那一刻,孩子的思绪就已经断片了,原本半个小时就能做完的题,可能要花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当父母经常打扰孩子的思考,打断孩子的想法时,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想法根本不重要,自己也不受尊重。比如,当父母要求孩子提建议时,孩子会一副没有兴趣的样子,因为经常性地被干扰,会让他们潜意识里觉得,无论自己思考得多全面,都会被觉得幼稚可笑。
发呆不等于停止思考,相反,发呆能让人进入深度思考,甚至会超越清醒时地专注力度。所以,世界上很多科学家当遇到瓶颈之时,会尝试调整自己的状态,其中允许自己发呆也在其列。
给孩子定规则,是希望孩子能自发地约束自己,而不是受到惩罚。如果父母总是单方面给孩子定规则,不停地对孩子说,这该怎么做,那该怎么做,孩子只能站在一旁做个被动地接收者,心里面也只有满满地束缚感。
要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去认可并遵守规则,特别好的一个办法就是让孩子共同参与进来,一起制定规则。而且,让孩子参与的好处不仅限于提高孩子的规则意识,还能培养孩子的民主意识,以及执行规则过程中的守信程度,让孩子初时倾听、理解、接纳和责任,其对孩子的影响,已远超设定规则本身。
当父母告诉孩子,生活要处处守规矩,行走卧榻,言谈说笑,都要中规中矩,这样的培养方式不是不可以,但孩子也就变成了一个木讷死板、不知变通的人。被众多规矩束缚的人,遗憾地失去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活成了一个没有主见和看法,只能被动生活的人。
有些父母说,孩子的眼光终究差了些,孩子的建议太幼稚了等等。于是想也不想就直接否决了孩子,但这种推倒式的方式,不仅推翻了孩子的决定,还推掉了孩子该享有的决定权。久而久之,父母的权威成了压在孩子头顶的一座山,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是没有决定权的,有的只是服从而已。所以,当父母冷不防地再让孩子做决定时,孩子不是不知道,而是已经没有了做决定的能力。
孩子的成长是缓慢的,是有节奏的。从婴儿时期,到幼儿时期,再到少年时期,然后是青少年时期,接着是青年、中年、老年,这便是孩子成长的规律。父母需要了解并承认孩子的成长规律,因为承认才能接受面前的孩子还是个幼儿,才能制止拔苗助长的冲动。要知道,孩子的成长也是有阶段性的,总会在某个阶段里,孩子的某项能力进入一个突飞猛进的阶段。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场修行。在修行中,父母遇见孩子的成长,也遇见了自己的另一面,学会了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孩子,也同时完善自己。而我们在自己的父母眼里也还是个孩子,然后,我们也处在成长的节奏中,伴随自己的孩子,一路同行。
非常认可这书的观点。我阅读育儿的书,也是想知道在孩子不同的阶段,应该怎么样去引导互动,既能帮他养成好习惯,更好的去成长,同时也能更好的让他探索、理解这个世界的运作。最终让他成为一个自信、自爱、独立的成年人。
看了这本书后,我发现,教育孩子,更多的讲的就是心理学的东西。怎么去观察人,理解行为背后的逻辑,如何处理情绪等等。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呵护他心灵、心智成长的过程。
另外,这周在逛论坛的时候,看到有网友发了一段这样的感想:
我其实很讨厌把成绩和奖励挂钩,我不喜欢“因为你成绩好,所以你可以得到”这样的东西,我在很小的时候有时候就会想,爸爸妈妈是爱我还是爱我的成绩,有段时间很是抑郁。
— v2ex 论坛留言
一时间让我很是震撼。对于设定目标,达成奖励,是常规的教育手段。但是从没想过,奖励机制还有可能有这样的理解:表现乖父母才是爱我的,不乖父母就不爱我了。孩子的教育需步步为营,徐徐图之啊。
2.2. 股票投资入门、进阶与实战
这周重点看了【第二章:股票概念、特点及分类】和【第三种:宏观经济】。第二章的内容我就不摘抄了,关键是第三章,有些概念我觉得很有意思,有些是之前听过,但是不知道具体含义,有些是听都没有听过的。照抄一些分享一下:
GDP全称Gross Domestic Product,中文译为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一般考察一个季度或一年)生产经营活动产出的全部产品和劳务成果。容易混淆的另一个术语是GNP,那是指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两者区别主要是GDP是地域概念,GNP是国民概念。举个例子就很好理解:一个在中国常驻的美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计入中国而不是美国的GDP,只能计入美国的GNP。1991年之前,美国习惯用GNP测量经济总产出,后来因大多数国家都采用GDP,加之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相较GNP能更方便地衡量其国内就业潜力,后来美国也就“随大流”改用GDP统计啦!
PMI全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中文译为采购经理指数,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编制而成的综合指数。它涵盖制造业和非制造企业的采购、生产和流通各环节,是国际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向的先行指标,具有较强的预测和预警作用。
PMI由5个分项指数加权计算而成,分别是反映需求端强弱情况的新订单指数,权重为30%;反映生产端强弱情况的生产指数,权重为25%;反映就业状况和企业招工意愿的从业人员指数,权重为20%;反映交货时间快慢的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重为15%;此外还有权重为10%的原材料库存指数,它反映库存状况和企业信心。
CPI全称Consumer Price Index,中文译为消费者价格指数,是用以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经济指标。它不光与普通消费者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管理层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其高低走向会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出台与力度(如是否调息、是否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因而也会波及各资本市场。一般可以将CPI大于3%视为即将通货膨胀的信号,连续多月在3%以上居高不下可以判断通胀已经发生,如果发生CPI持续在5%之上的情况,可以视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指标PPI,全称Producer Price Index,中文是生产者价格指数。它是从生产者角度观察的物价指数,用以测量制造业厂商在初级市场(非零售市场)上首次购进或卖出某种货物价格的变动情况,因此又可以分为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和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各国央行就是以流动性作为统计口径,将货币分为M0、M1和M2等多个层次(M是英文money的首字母大写)。但每个国家因为国情的不同,具体统计标准又有所区别。
M0是央行印发的,肉眼可见、可以直接拿来花的“钞票”,故而流动性最强,也和普通人生活消费最相关。 M1即所谓狭义货币,是在M0的基础上,再加上各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和居民个人手中的信用卡余额。这部分钱都是企业和个人随时准备好要用的,故而流动性较高,可以体现当前的实际购买力。 广义货币M2涵盖内容更多,除M1之外,还要加上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定活期存款、信托类存款、券商客户保证金和其他存款等。这部分钱流动性较差,只能代表未来的潜在购买力,因此也被称为“准货币”。 除此之外,还有更高阶的,包括债券、票据和大额可转让存单等金融工具在内的M3,有的欧美发达国家甚至还统计M4。
另一个每月与M1、M2同时公布,与货币政策关系紧密的概念,是社会融资规模(简称“社融”)。它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由金融机构表内业务(人民币和外币各项贷款)、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直接融资(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企业债券融资)和其他项目四大类构成。
2.3. 文章/论坛/好句
命运就是机会和抓住机会的能力。你没有办法辨别什么是机会,没有人能长一双慧眼,看到机会的来临。你只能做各种各样的准备,往往是准备之后你做了临时性的选择、不知深浅的决定,正是这些准备,让你的各种选择和决定改变了命运。等你若干年回过头看,你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次抓住的就是机会。
— 张艺谋,《张艺谋的作业》
彩票是一个我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的东西既然都已经买彩票了,为什么不直接去买股票?最难绷的是“研究”彩票号码的人如果这玩意是有控盘的,那怎么研究也没用如果这玩意是完全公平的,难道九年义务教育里没有教过独立事件复合概率吗?
— v2ex 论坛网友
独立开发者访谈:从0到月入8.7K美元 – 一个感谢信网站的成长故事
3. 技术
3.1. 设计模式之美
这个课程买了几年了,一直没有花心思去啃。今年一定要把它拿下!下面是部分摘抄:
“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这条原则的另一个表述方式,是“基于抽象而非实现编程”。后者的表述方式其实更能体现这条原则的设计初衷。在软件开发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需求的不断变化,这也是考验代码设计好坏的一个标准。越抽象、越顶层、越脱离具体某一实现的设计,越能提高代码的灵活性,越能应对未来的需求变化。好的代码设计,不仅能应对当下的需求,而且在将来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仍然能够在不破坏原有代码设计的情况下灵活应对。而抽象就是提高代码扩展性、灵活性、可维护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很多人在定义接口的时候,希望通过实现类来反推接口的定义。先把实现类写好,然后看实现类中有哪些方法,照抄到接口定义中。如果按照这种思考方式,就有可能导致接口定义不够抽象,依赖具体的实现。这样的接口设计就没有意义了。
我们在做软件开发的时候,一定要有抽象意识、封装意识、接口意识。在定义接口的时候,不要暴露任何实现细节。接口的定义只表明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而且,在设计接口的时候,我们要多思考一下,这样的接口设计是否足够通用,是否能够做到在替换具体的接口实现的时候,不需要任何接口定义的改动。
越是不稳定的系统,我们越是要在代码的扩展性、维护性上下功夫。相反,如果某个系统特别稳定,在开发完之后,基本上不需要做维护,那我们就没有必要为其扩展性,投入不必要的开发时间。
如果类之间的继承结构稳定(不会轻易改变),继承层次比较浅(比如,最多有两层继承关系),继承关系不复杂,我们就可以大胆地使用继承。反之,系统越不稳定,继承层次很深,继承关系复杂,我们就尽量使用组合来替代继承。
3.2. CSS Only Go Board
3.3. 2025 / Snowflake of Shards
4. 赛车文化
4.1. 赛事相关
4.1.1. 2025CTCC初步赛历更新发布
CTCC中国汽车场地职业联赛是由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主办、上海力盛体育文化公司独家运营的国家级别汽车场地赛事,也是中汽摩联旗下的金牌赛事。这是国字头最顶级的赛事之一了。更多信息可以去官网和他们的公众号看看:http://ctcc.com.cn/。
今年株洲站是收官站。到时候一定要带孩子再去感受一下氛围。

4.1.2. PRO | 2025赛季初步赛历现已公布!
超吉联赛是吉利集团举办的统归赛。统归赛事中,赛车性能的差异非常小,对车队来说更多就是车手技能,车队决策的比较。往年的比赛里有很多精彩攻防的片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搜看看。这个 8 月份也有株洲看,可以考虑去现场看看,哈哈哈。

4.1.3. 官宣!2025金盏速度节确定举办时间
金盏速度节去年举办了第一届。今年如期举办第二届。到时候我要孩子去看看。速度节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车,可以看到竞速,可以看到漂移,甚至还可以体验赛车“出租车”,感受速度。
4.2. 2025的第一个肯定来自中央电视台!
林德伟是国内知名的拉力赛车手,多次获得各种规格的拉力赛车冠军。之前只知道 WRC:国际拉力锦标赛。国内的还真不知道。他这次参加的赛事是:东北亚汽车冰雪拉力赛。正好去了解了一下:
ICE RACING东北亚冰雪汽摩运动大会是一项旨在打造国际顶级冰雪汽摩赛事IP的盛大活动。经过七年的蓬勃发展,它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东北亚地区最具吸引力的冰雪汽摩运动盛宴,更是全国赛车爱好者梦寐以求的舞台。赛事水平逐年提升,赛道设计、场地搭建和赛事执行不断创新和升级,众多明星车手和顶级车队齐聚,将在53.3公里的特殊赛段中展开中国冰雪拉力的巅峰对决。
4.3. 1W块买宝马参加国家级漂移比赛,居然…….
又了解到一个新比赛:中国汽车漂移大奖赛,他们的公众号是:CDGP中国汽车飘移大奖赛。原来国内也有漂移赛,要争取去现场看看,哈哈哈。
4.3. 普通玩家与世界记录的过弯详细对比分析(第6期)【EAWRC】
这个视频是一个模拟拉力赛车博主,解析一个玩家的投稿与世界记录进行对比。很好的表达了赛车驾驶的差异,难度到底在哪里。
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赛车较量的点到底在哪里?直道上油门踩死谁不会?过弯的时候,踩刹车谁不会?而且坐在车里舒服的开车,为啥是体育运动?
我以前也有很多类似的疑问。直到我开始了解赛车,自己玩拟真类型的模拟赛车才知道,开赛车,把车开到极限是一个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运动。我以我浅薄的认知科普点:
- 赛车为什么是体育运动
- 赛车是要把车开到极限,对人的反应速度,车辆控制都有极高要求。车辆在急速驾驶时,车手为了对抗 G 力值(不懂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会要消耗很多力气。哪怕我这种玩模拟赛车,坐在静态的椅子上,连续跑上一段时间,持续对抗方向盘模拟的扭力都会出大汗。(可以简单的想象一下:一个方向盘大小的水管栓,你要持续拧上几十分钟)
- 坐在车里其实并不舒服,通常车内的温度很高,一场比赛几十分钟下来(耐力赛更久),人会脱水很多。
- 赛车难在哪?
- 赛车比赛虽然大体性能差不多,但是还是有差异的。而且燃油、混动类型的车,都是要手动换挡的(PS:一台车如果其他条件都一样,手动挡相比自动挡来说会要开得更快,是不是很意外?),不同的引擎在不同的转速下换挡时机是不一样的,如果时机没掌握好,可能就会丢时间。赛车的世界里是以 0.x 秒来定胜负的。
- 有人说赛车是刹车的艺术。刹车是赛车里最难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轮胎的状态是有变化的,刹车点也是随着改变的。过弯前什么时候开始刹车,刹车力度怎么样,什么时候松刹车,什么时候开始给油,这一套连招下来不同的人操作,会有不同的效果
- 别看零点几秒很少,一个赛道十几甚至二十几个弯,如果每个弯道比别人快零点几秒,一圈下来就是几秒了,一场比赛就是大几十秒,甚至可以套圈别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