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周主题
本周刷到一个引人深思的帖子和漫画:
K12教育公司的员工过劳死,真的很讽刺。因为种下内卷的种子,甚至就是教育公司的业务。
应该给所有报K12教育补习班的家长群发:
你给孩子报那么多班,也只是买了一个十几年后孩子进大厂猝死的资格。

在传统的价值观里从小要好好读书,为的是将来考个好大学,毕业后找个好工作。不得不承认,这个目的很现实。毕竟不工作,没有收入来源,是无法生存的。
但是如果人生全然只信这一句话,那我感觉像是捡起了西瓜,却放弃了全世界。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好不容易来这世界走一遭,应该要尽量的多探索:学会如何热爱生活,学会如何去探索、享受这个世界,而不是仅仅做一个工作的机器。
所以我觉得,读书应当是为了去了解这个世界,是为了探寻什么是生活,寻找人生的意义,也是为了让自己的一生绽放得更加耀眼。
2.阅读
2.1. 让孩子的学习像打游戏一样上瘾,用好这三招
自己之前也想过,用游戏的思路设计小孩的教育。不过毕竟自己只是个玩家,不是个游戏设计师。这书看上去倒是很符合我的这个想法。没想到有朝一日,“臭打游戏”的玩家经验,还能够迁移到带娃上来。
2.2. 世界读书日,和你分享十大好书
如题。
2.3. 巨头的新战场:AI 编程 IDE(暨字节 Trae 调用 MCP 教程)
有了 MCP 后 AI 的能力可以相互交叉引用,感觉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未来可以去捣鼓捣鼓。
2.4. 孤独,可能是未来最大的经济风口
1、推动偶像成名的粉丝社群,让人有连接感;
2、暴火的脱口秀表演,让人有慰藉感;
3、越来越多的古着店,让人有独特感;
4、复古的商业街区,让人有安定感;
5、一起参与支持的项目,让人有共创感。
这些新的需求风口,都指向了更精神、更个性化的层面。它们的核心,都是为了对抗现代社会带来的疏离感和不确定性,为了填补那颗可能有点“孤独”的心。
这意味着什么?
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意味着,未来增长的机会,不再仅仅是提供更多的物质产品,而是要思考,如何提供精神的需求?如何创造连接的机会?如何满足人们的情绪价值?如何帮助人们更好地“活出自己”?
对于个人来说,可能意味着,要重新审视自己与物质的关系。幸福,真的只来自于拥有更多吗?还是来自于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连接、更有意义的创造?
这,或许不是一个更坏的时代,反而是一个可以活得更明白、更丰盛的时代。
2.5. 句子
总之我想,越是在困难的时刻,越是文学作品能够发挥它直达人的心灵的作用的时候。
书中自有颜如玉啊!
所谓阅读量,并不是动辄几百本的攀比型打卡,也不是为了炫耀学识而“掉书袋”,而是一种对世界保持好奇,用阅读保卫生活的方式。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