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走技术管理?来看看技术管理有哪些工作吧

前言

如果你的职业规划往后是想走技术管理,那么一定要明确这一点:技术是跟代码打交道居多,写出又快又好的代码是硬实力;但是管理,是跟人打交道居多,要解决很多人与人之间协作的问题,是属于软实力。转做管理,就是要从管理代码的能力,转向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如何上手

也许你会问:这两个工种不一样,性质都不一样,怎么可以转?其实技术与管理之间是有共性的,我根据过往的经验,抽象出了一个相通的学习路径:

动作技术成长管理成长
了解工作内容,学习理论基础了解不同的语言、框架分别适用于哪些场景了解管理能做什么以及基础理论,了解不同的管理方法、工具分别适用于哪些场景
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向深入学习比如前端可以选择 web 端、小程序端、APP 端、PC 客户端;框架有 vue、react 等比如管理风格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选择:指令式、支持式、教练式、授权式(文末有详细说明);必选课有项目管理、流程制度等;
持续学习,不断调试参与项目,不断地调试代码,收集业务场景,提升自己写代码的能力。在工作中不断地调试自己与人交流的方式,收集沟通场景,提升自己沟通能力,影响力。
总结经验定期总结,通过写文章或者代码走查会、技术分享会,跟大家共同成长。定期总结,通过与成员或者上级沟通,获取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不断成长。
形成自己的风格经验丰富了后,逐渐会有自己习惯的代码风格和规范,对于什么是好代码有了自己的理解经验丰富了后,逐渐有了自己的管理风格,对于什么是好的团队,好的管理者有了自己的理解
职能通过管理代码,解决个人的技术问题,完成个人目标,促进团队目标通过管理团队,解决团队的问题,完成团队目标

你看,实际上动作、流程都是一样的,只是学习内容不一样,调试的对象不一样。只要你有足够强烈的心力想转管理,就一定能学会的。

如何找寻机会

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是:即使我对管理感兴趣,也主动看了书,学习了一些理论后,跃跃欲试,但是没有机会,何解?到底是先坐上了管理岗位再学管理能力?还是先学了管理能力才能有管理岗位?

现实中,做管理的机会确实比较难的。相比开发岗,管理岗要少很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做开发的时候不能锻炼管理能力。

如前文所说,管理主要是锻炼与人沟通的能力、组织能力,你大可利用各种机会主动与人沟通,主动组织活动。比如技术分享,代码走查这类的会议,团建活动也可以尝试着去组织。这些机会是不用废太多力气就可以争取到的。

上面的组织能力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我觉得更难一些的是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要从“完成自己的目标就OK”的思维模式,逐步提升到:我的目标对团队目标有多大影响?团队的目标还有哪些隐藏的风险?我还能做些什么提升团队的战斗力?

从个人思考,提升到着眼于团队,全局来思考。这要求自己走出舒适圈,去思考看上去不属于自己职责的问题。比如仔细关注整个团队的 KPI 进度情况,关注整个团队的项目推进情况,关注上下游的衔接情况,发现卡点时同步到相关同事,及时反馈给上级。然后观察每个人的表现,可以自己给他们打分,想想打分的依据、维度是什么?想想自己如果是他/她的领导,如何跟他去交流?

这样看上去是有些反常规,但是只有这样的突破,才能逐渐转变自己的程序员思维,变成管理者思维。

另外就是多跟自己的直接上级沟通,并明确好职业规划方向,这样后续有相关关联工作时,可以寻求直接上级的安排帮助。

做了很多这些准备后,自然而然地会提升自己在团队的影响力,如果后续公司有合适管理岗位的需求,大概率大家会想起你。机会也就会眷顾做好了准备的你。

技术管理的工作内容

做了这么多铺垫,那么技术管理者,到底有哪些工作内容呢?不同公司对于技术管理的要求可能都不一样,下面的图仅代表我个人的经历,你可以针对每个分支查漏补缺,也欢迎评论补充你的经验。希望我整理的这个大纲能够对你转管理岗位有帮助。

如果想获取源文件,请关注我的公众号,回复:技术管理的工作内容。


管理风格简述(引用自技术管理实战 36 讲):

  • 指令式管理:重事不重人,关注目标和结果,喜欢发号施令但不亲力亲为。
  • 支持式管理:重人不重事,希望带头冲锋亲力亲为,特别在意团队成员的感受,并替他们分担工作。
  • 教练式管理:重人也重事,关注全局和方向,并在做事上给予教练式辅导和启发。
  • 授权式管理:不重人也不重事,关注目标和结果,不关心过程和人员发展。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