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周主题
周四晚上跟朋友聚会,在公园散步,看着平顺的地面,脑海里忽然冒出了早已发霉的想法:“学滑板”。当时一冲动,就找了几个推荐,找了几个教程,下单了滑板。
没想到周六滑板到了后,没练多久,就上手了,而且没摔跤(希望以后也一直不受伤,哈哈哈)。我宣布:这次探索新鲜事物,成功!又让我的生活丰富了一分,开心。拍了一小段视频,献丑了:
2.阅读
2.1.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 朱光潜
这周把这本小册子读完了。读这种形式的书,还挺有意思,能够很直观的了解作者对某一话题的看法和态度。让我也有一些想法:去写一些信,给我未来的孩子,哈哈哈。或者写给未来的自己。下面是部分摘抄与感想:
我时常想,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因此,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社会的机械。一味迎合社会需要而不顾自己兴趣的人,就没有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很赞同这段话。人生最要紧的课题就是去清晰地定义自我,然后成为自我。而不是盲目的跟随一味的从大流,没有生活的主心骨。若是有自己专属的兴趣爱好,有自己愿意无条件投入的目标,就是一个很不错的生活状态了。
我记得在香港听孙中山先生谈他当初何以想起革命的故事。他少年时在香港学医,欢喜在外面散步,他觉得香港街道既那样整洁,他香山县的街道就不应该那样污秽。他回到香山县,就亲自去打扫,后来居然把他门前的街道打扫干净了。他因而想到一切社会上的污浊,都应该可以如此清理。这才是真正革命家!别人不管,我自己只能做小事。
这样的故事,在过去我听过很多,但并没有深入理解其意义。如今重新读到这样的文字,以现在的见识和阅历,我似乎有了一些理解:
回忆近几年,观看《流浪地球》《哪吒》,游玩《黑神话悟空》这样的作品后,我都会感叹:这种为了热爱,为了心中最向往的作品而拼搏,最终还做成了的故事真是极其的美好和动人,我如何才能加入一个这样的团队,做成这样一件事啊?
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想:每一个作品成功之前,都有可能是失败的作品。如果一开始不把它当做最好的来做,给出做好的状态,且持续下去,它又怎么可能成功呢?衍生到当前的现实就是:既让选择了当前的工作,且决定继续做下去 ,为什么不给出最好的状态,努力去成就自己,成就产品,成就公司呢?
每读到一种好作品,看见自己所久想说出而说不出的话,被他人轻轻易易地说出来了,一方面固然以作者“先获我心”为快,而另一方面也不免心怀惭怍。
是我的嘴替了,没想到作者也有过这样的心态。不过这就是激励我看书的动力了:能看到自己喜欢的句子,触及心灵深处的情节,挑战想象力的天马行空,这就是读书的魅力。每每这样的时刻都会感觉自己的灵魂被洗礼了一般,焕然一新。
生命途程上的歧路尽管千差万别,而实际上只有一条路可走,有所取必有所舍,这是自然的道理。世间有许多人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顾虑,既不肯有所舍,便不能有所取。世间也有许多人既走上这一条路,又念念不忘那一条路。结果也不免差误时光。“
……
“摆脱不开”便是人生悲剧的起源。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业也不能成就。许多人的生命都是这样模模糊糊的过去的。
……人生本来要有悲剧才能算人生,你偏想把它一笔勾消,不说你勾消不去,就是勾消去了,人生反更索然寡趣。所以我无论站在前台或站在后台时,对于失败,对于罪孽,对于殃咎,都是一副冷眼看待,都是用一个热心惊赞。
烦恼忧郁之时,多半是求而不得,又或处在两难境地,只因不够洒脱,不够果断。做最后抉择之前,费尽心机,脑力焦脆;好不容易行动后,又瞻前顾后,胡乱猜想。习得摆脱,放下执念,便会少了许多烦恼。话说回来,偶尔纠结纠结,也算是人生一乐趣。
今年伊始我的生活状态渐入佳境,便是真正领悟了此道理。想做的,能做的,立马就行动起来,不要犹豫;不想做的,做不了的,就束之高阁,来日再说。人生且长,无需为所有纠结烦恼。
这次尝试滑板,又是一次很好的印证。
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这观点,对我来说,很是新颖,之前也没听过这句谚语。对于未来我的写作,大有帮助。
2.2. 文章/论坛
复杂的永远是业务而不是技术,业务之下是各种现实逻辑的组合,业务之上是混沌市场的意志。AI 永远是工具,汽车的出现导致了马车夫的失业,火枪的出现让弓箭手黯然失色。然而一个考了驾照的马车夫,一个学会开枪的弓箭手,何尝不能在新事物下生活的更好呢?简而言之,拥抱 AI ,驾驭 AI ,保持学习,这个世界终究属于人类。
v2ex 网友
我觉得 AI 的出现是好事,没有必要过度的恐慌。拥抱变化,大胆的往前走,船到桥头自然直。
以谦逊和好奇的态度对待工作时,你会学到更多,参与得更充分。初学者的心态是一种财富。保持真实的自我有助于你找到自己真正的使命。
hackernews 网友
工作十年了,已然成为了一名职场老鸟,身上已不太能看到初入行时,对技术、对职业持续发展的热情。所以今年,我开始了深度的反思:
- 怎样找回对技术的热情?
- 怎样唤醒当初对工作、对事业上进的动力?
今年做了一些尝试,略有一些效果。后续我会专门写一些文章来写写我的职业之路,以及对职业未来的想法(挖个坑)。
3. AI
3.1. 我用AI还原了刘慈欣最“反人类”的小说《命运》
这是本周看到的最让我震惊的视频。虽然还很粗糙,离一个完整的影视制作还差很远,但是把他当作一个视觉小说来看,至少我觉得还不错。B 站上似乎还有用 AI 做的三体剧集。
3.2. 用 AI 编程
最近我在尝试用 AI 用在工作中,收集能够很用帮我写业务代码的案例。后续我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说说心得(挖坑+1)。
4. 视频
4.1. 如何说话不卡壳?影视飓风口播技巧分享!
前段时间才知道,拍视频有 A roll 和 B roll 之分,最近打算试试拍摄 A roll,正好,芝麻掉到针眼里:巧了,影视飓风又来给我“送教程”了。
发表回复